返回首页
速读CURRENT AFFAIRS
速读 / 正文

推进银行间市场数据治理

促进IT基础设施能力升级(上篇)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将大数据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要建构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大数据将成为构成金融领域新一代IT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金融行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无论是以创新驱动转型为目标的金融科技(FinTech),还是以规范行业发展为目标的监管科技(RegTech),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有利支撑。

  然而,当前业界在运用大数据时,更多的精力都花费在如何解决现有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不能对付急剧增长、种类繁多的数据这一技术挑战,而对数据在采集、整理、存储、处理、呈现等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及数据在共享复用需求下的数据清洗、转换的实施中,本身的标准规约和规划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或投入不足,从而造成数据大量堆砌而可供挖掘的价值不高且成本极高。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大数据就是把数据堆砌在一起,而是要回归到数据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标准等方面来看待如何支撑行业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是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通过逻辑世界的模型抽象、转换、映射到计算机世界的物理符号。从计算机角度来看,数据就是一堆可供加工处理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其可被利用的价值。

  因此,数据治理在行业发展中非常关键,数据治理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有意识塑造的过程,是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规划、监控和执行)。在国际标准里面,对数据(Data Value)和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有一系列的完整的标准和框架,例如:ISO/IEC25000, ISO8000,CMO/SEI DMM Model等。但在国内,虽然针对信息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但在数据方面还尚有欠缺。所以,要实现数据融合利用,首先要制定行业标准;其次要有技术支撑;再次就是要培育能通过标准和技术构建自身应用的工程师。这些标准、技术和工程师将成为行业新一代IT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简明、适用的数据治理机制,是实施行业数字战略、建设核心能力体系的基础工程。

  银行间市场数据治理规划与实施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作为银行间市场的组织者和行业重要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行业数据治理工作。从2008年提出将数据与应用分开管理,组建专业化的数据管理团队;到2011年正式发布行业数据元标准、数据交换协议标准(IMIX)、数据接口标准,从数据的语义层、协议层和接口层三个层次对数据进行标准规约;到2013年建立交易产品、交易机构和交易用户等主数据库,实现行业关键业务信息的共享复用;再到2014年正式启动ISV认证和管理工作,实现对30多家行业的系统接入开发机构进行认证和培训。交易中心逐步形成了标准宣贯、技术支撑、行业培育层层递进的工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多措并举、由内及外的行业数据治理道路。

  银行间市场数据治理规划

  对于数据治理,很多国际上的组织和公司均给出了参考框架,但他们均有各自的侧重点和局限。例如DAMA国际提出了数据治理的9个方面,但对于数据标准和生命周期管理没有太多阐述;DGI协会提出了10个数据治理要素,但缺少对治理工作的分层抽象;Gartner公司给出了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基础设施的数据治理框架,有清晰的管控逻辑,但在微观细节方面没有过多展开。

  参考和借鉴这些国际知名的数据治理框架,结合为银行间市场提供IT基础设施支撑这一服务理念,我们规划和制定了银行间市场数据治理框架,主要从数据标准、数据架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主数据、数据质量和大数据六个维度,着力构建银行间市场的业务协同、架构复用、过程管控、主数据共享复用、数据质量评估反馈和大数据集成分析能力体系,提升行业效率,优化行业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银行间市场数据治理实施

  数据治理是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一套持续改善机制,贯穿在数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其实施体系包含了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管理措施主要考虑数据治理主体,也就是人、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等因素;技术措施主要考虑技术实现,也就是主数据库、数据标准、数据构件(框架、构件、模板和工具)等因素。

  数据治理的实施,就是在相关制度、规范和流程的规约下,数据治理组织通过借助技术手段来完成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规范使用的过程。健全的数据治理组织和制度流程是全面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基础,组织架构保障了治理工作在业务和技术跨部门间的高效推进,制度流程给出了数据在产生和使用过程中的规范说明。然而,要确保数据治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地,关键还是要建立技术支撑,通过行业IT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纸面上的标准、制度和流程内化于技术构件和工具中,并提供给行业参与、使用。

  因此,银行间市场数据治理的重点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IT基础设施支撑,为行业提供标准化、体系化、可复用的生产要素,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完整的IT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不仅包含了数据标准体系、数据架构体系、数据过程管理体系、主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和大数据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包含了基于上述体系建设所形成的行业能力体系。

  (一)基于数据标准体系构建行业业务协同能力

  银行间市场包括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参与市场交易的会员机构、信息服务商等多方参与主体,涵盖货币、债券、黄金、衍生品等多个市场,涉及多种复杂的交易形式。这些特点要求各参与主体能够以统一的数据结构、消息模板和接口格式实现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间对接,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构建行业业务协同能力。这种统一的数据结构、消息模板和接口格式形成了IT基础设施中的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为行业规范了基础表达,是规范系统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形成规模化效应的有效手段,在行业数据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构建银行间市场数据标准体系,交易中心全面整理银行间市场的业务要素和交易流程,并充分考虑各方参与者在数据存储、信息交换中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数据元、行业数据模型、信息交换协议、数据交换服务和数据接口等5项标准。

  数据元是业务表达的基本元数据,通过基础属性、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四个维度对业务要素进行定义和规约,使得市场交易的不同参与者、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不同角色都能基于同一套语义进行叙事和表达,并给出了技术实现所需遵守的统一技术规格,确保了业务理解的无歧义和技术使用的一致性。

  行业数据模型对数据元进行了有机聚合和业务关联,以核心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服务、公共服务、数据交换和用户接入为切入点,定义了银行间市场各种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实体,为多样化的业务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模型复用基础,确保数据在实体层面的参照完整性以及属性和关系上的一致性。

  业务数据交换协议(IMIX)基于数据元标准,对国际金融信息交换协议FIX进行了本地化扩展,定义了国内银行间市场各类金融产品交易的前、中、后台的消息结构,覆盖报价、订单、交易执行、行情数据发布和成交回报的完整环节,并给出了会话机制、报文格式、扩展方式等方面的规约,确保了数据底层传输协议的一致性。

  数据交换服务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对行业内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建模,通过标准化配置的方式实现了数据一次发布多实例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确保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个性化使用。

  数据接口标准规定了银行间市场业务数据交换和共享所使用的应用接口规范、使用方式和使用方法。数据接口内容覆盖应用编程接口描述、数据传输压缩接口规范、数据落地接口规范、日志接口规范、配置接口规范、业务报文内容快速访问接口规范、订阅发布模式接口规范、业务数据精度标准。为数据接口数据传输提供了通用的方法,确保了数据接口技术实现的一致性。

  分层次、全覆盖的银行间市场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数据在会员机构与外汇交易中心、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等中介机构间的一致使用和高效传递,有效推动了行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基于主数据管理构建行业数据共享复用能力

  主数据是实例化的、真实的关键业务数据,它构建了跨业务重复使用的数据基准,是行业数据共享和复用的基础,对行业发展非常重要。为能更好地理解主数据,在此举例说明:为了有效识别每一个人,我们创建了身份证,身份证本身的结构化描述就是元数据;身份证所包含的号码、姓名、性别等数据项就是数据元。而基于这样的数据定义所产生的一张张实例化的身份证就是主数据。身份证很重要,它给出了每一个人的一致标识,基于这个标识实现了同一个人在社会不同活动中所产生信息的有效关联和整合。

  理想情况下,主数据仅在一个地方被存储和管理。在那里数据是完整、精确和一致的,且被安全而有条理的维护着,所有针对数据的变动都针对此主数据更新,所有针对数据使用都只从这个权威的信息源获取。主数据管理就是实现这个理想世界的过程和技术框架,通过创建和维护一个权威的、可靠的、可持续的、精确的、安全的主数据库,形成一个一致的、共享使用的数据视图。

  银行间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范围内维护和管理着大量的交易产品、交易机构和交易用户信息,这些可共享复用的基础信息,是行业高价值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定义和编码,就形成了全行业可被一致标识、引用和关联的主数据基础,通过规范的管理就实现了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控性。主数据体系的建设构建了行业数据共享复用的能力,是构建行业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与关键,对行业生产率改善、风险管理、成本降低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好处。

  (本文第一作者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第二作者系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责任编辑:虫儿飞h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