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金融家CURRENT AFFAIRS
中国金融家 / 正文

从“绿”到“金”

一本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力作

  绿色金融究竟能不能赚钱?它是一种情怀责任,还是暗藏商机?赤道原则究竟能给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价值? 

  这些答案都藏在名为《从绿到金: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的新书里。 

  “此书将兴业银行对赤道原则的研究、银行业的判断以及实践经验倾囊相授,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赤道原则的全景图,为银行业同仁描绘了一幅走向更长远未来的路线图。”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杨朝飞如是评价道。 

  十载春秋,3000多个日夜,一支专业的课研组团队,一本绿色金融的巨作方才出炉。 

  兴业银行用十年的亲身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康庄大道。2018年,适逢兴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十周年,这十年中,兴业银行累计落地赤道原则项目344笔,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1.4万亿元,项目遍及全国25个省市区,兴业银行的赤道原则之路越走越宽。 

  十年实践酿字成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商业银行必须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个方面,处理好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效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而《从绿到金: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一书,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这是兴业银行对十年赤道原则实践经验的回顾、论证与总结,也是探索银行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成果与结晶。 

  “业务易变,人事易分,唯‘道’恒久远,该书是兴业银行力图载道、布道之作。”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建平表示,兴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之“道”融合了理想主义、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寻找到一条“帕累托改进”之路,也是一条把银行商业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融为一体的多方共赢之路:采纳赤道原则、开展绿色金融,利用先进的金融技术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不仅能够使银行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会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理论+实践论证的共同成果。作者是一支由华兵、范城、苏婷婷、路璧瑛、刘霞、陈竹、于剑等人组成的兴业银行《赤道原则与银行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专业团队。该书共十章,45万字,兴业银行集合了自身十余年来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不懈探索,查阅上百万字国外学术文献和研究资料,走访赤道原则项目,实地调研绿色金融业务,并吸收了来自中国银监会、环保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国际金融公司(IFC)、瑞穗实业银行等政府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金融同业多方资深人士的专业建议,形成研究数据、分析模型、不同模块研究成果。 

  在论述结构上,该书分别从理论渊源、同业经验、兴业银行实践三个层面,论证了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通过构建可持续金融评估计量体系,论证了赤道原则对银行风险管理、财务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该书还详细披露了兴业银行赤道项目案例与管理流程、绿色租赁重点项目与方案分析,对国内外金融机构探索可持续发展、深耕绿色金融颇有借鉴之处。 

  正如杨朝飞所说,《从绿到金》一书格局大、立意深、角度巧,期盼通过该书能够引发银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行动,并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赤道原则的“经济效益” 

  谈到绿色金融,不得不提赤道原则。 

  截至2017年2月,赤道原则协会会员共有来自37个国家的89家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纳入赤道银行的商业银行一共有3家,2006年兴业银行成为了当时国内唯一的赤道银行,直至2015年台湾的国泰世华加入了赤道银行;2017年,江苏银行加入赤道银行,成为大陆第二家赤道银行。 

  “成为赤道银行有两个目的,一是管住环境下行风险,减少污染型贷款,减少环境事故带来的财务扣失和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在绿色金融领域开拓更多的业务,特别是在国际业务的拓展中能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获得更多商业机会。”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前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告诉记者。 

  作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一直以来,兴业银行秉承“寓义于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将银行商业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走出了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社会责任实践之路。 

  以绿色金融为例,该行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着力将绿色金融开展主体从银行扩展至旗下各子公司,并已形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等在内的绿色金融集团产品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履行金融企业在促进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激活市场机制过程中的责任担当。 

  截至2017年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14396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4562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6806亿元。根据测算,上述资金所支持的项目,约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291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8378万吨,相当于关闭192座100兆瓦火力发电站、10万辆出租车停驶40年,源源不断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赤道银行”已经成为推动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理念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基准。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将采纳赤道原则,参与绿色金融发展,为中国和全世界发展带来更强劲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寻“迹”绿色金融新机遇 

  “这几年接触了几百个项目,大部分都是赚钱的。”马骏表示,过去几年绿色金融业务每年增长30%,不良率只有0.2%,远远低于整个银行业水平,而且赚钱快,里面有很多金矿可以挖掘。 

  随着绿色金融的兴起,为什么仍存在有盈利却得不到融资的绿色项目呢?他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即信息不对称、期限错配、环境权益的抵押品范围受限。他建议,建立全世界共享的项目库、加强信息披露,同时银行要增强识别绿色项目的专业能力。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绿色金融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关键问题——绿色金融怎么依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没有真正地把“绿色”和“金融”结合起来,可谓“此时相望不相闻”。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和环境部门的机制设计来促进两者融合。 

  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鲁政委建议,一是让绿色债权获得优先受偿权。二是降低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他解释说,绿色贷款的不良率大约只有普通信贷的1/4左右。截至目前,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不良率只有约0.2%;截至2016年6月,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4%左右。而同时期全部贷款的不良率则约为1.7%,建议把绿色信贷的风险权重下调为25%。另外可以考虑对绿色金融进行定向降准。 

  “未来,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找一个不需要出钱、只需要政府出政策,市场就会自动运转的方式。”鲁政委说,符合经济学原理中具有很强外部性的活动,关键就是要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让市场自动的起作用。

责任编辑:hanhao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