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专家访谈CURRENT AFFAIRS
专家访谈 / 正文
2018: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启程

  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博士,教授,博导。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中国金融40人论坛常务理事和资深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出席国务院总理主持的专家座谈会。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金融和商业银行。发表文章480余篇,出版著作14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30余项。

  2017年,世界经济呈现回暖势头,增长速度有所加快,物价水平温和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缓慢,全球债务持续积累。这些多变的外部因素给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也带来了新的考验与机遇。日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理论周刊》专访,他结合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团队的研究成果,对2018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全球经济整体复苏 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您持何种判断?

  连平: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加快,2018年将延续回暖势头。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4%,2018年有望提升至3.7%左右。

  美国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步伐。经济促进计划逐渐落地,经济复苏带动就业、收入和资产价格增长。金融监控放松促进消费信贷增长,消费支出加快,并带动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至2%以上。美联储一方面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018年可能会有2-3次加息;另一方面削减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其外溢效应对国际市场的资本流动会进一步产生影响。预计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2.3%, 2018年经济增速加快至2.7%左右。2018年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促进计划将面临财政资金吃紧压力,对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遭到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通过减税等措施进一步拉动就业的作用递减。

  欧洲经济逐渐改善,但依然面临诸多考验。2017年欧洲经济增长势头好于预期,投资规模扩大,工业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融资环境转好。消费价格指数逐渐上升,已无通缩担忧。预计2017年欧盟经济增长2.1%,2018年加快至2.3%左右。英国脱欧、民粹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仍将影响欧洲发展。欧盟成员国发展不均衡,不同国家在经济增长、债务水平、就业状况、社会福利等方面差距较大,导致分歧和摩擦继续存在,可能拖累欧盟经济增长步伐。

  日本经济增长内需不足,复苏势头可能难以延续。主要得益于外需回暖,日本经济已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但内需仍然不足。在特朗普新政和美联储加息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日本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面临困难,刺激作用明显递减但又不敢贸然结束,陷于进退两难境地。制造业丑闻不断爆出,核心机械订单下降,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减弱。预计2017年日本经济增速为1.5%,2018年放缓至1.4%左右。

  新兴经济体增长加快。在全球经济复苏、需求回暖、贸易增长的带动下,新兴经济体增长加快,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技术进步和革新带来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新兴市场国家大都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预计2017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4.3%,2018年加快至4.6%左右。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兴经济体部分产品出口可能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影响。美联储加息和美国减税可能导致美元阶段性走强,进而会加重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和资金流出压力。某些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系统较脆弱、管控能力较低的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出现局部的金融动荡,有必要加以关注。

  中国经济增长平稳 质量提升加快

  《金融时报》记者:在这种外部环境之下,中国经济又将呈现何种发展格局?

  连平: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将整体平稳,波动幅度明显缩小。随着消费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增速的季度波动幅度明显缩小,2015~2017年经济增速的季度波动幅度维持在0.1个百分点上下,这种由动能转换和韧劲增强带来的稳态在2018年仍会维持。

  2018年三驾马车的运行可能出现“一升一缓一稳”态势,即出口增速回升、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增速平稳。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带动下出口增速会继续上升。全球几大主要贸易伙伴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改善将继续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预计2018年中国出口增速高于2017年,达到10%左右。

  金融去杠杆、企业去杠杆、金融协调监管政策收紧等因素都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清查利用PPP项目、各类投资基金变相举债,可能制约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影响基建投资。预计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至6.5%左右。

  在小排量汽车退税政策退出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等政策影响下,汽车消费增速会有所放缓。房地产市场继续受到政策严格调控,住房相关消费增速可能逐渐下降。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及养老改革等政策则对消费形成支撑,预计2018年消费增速在10%左右。

  全年房地产投资可能实现小幅正增长。预计2018年棚改效力稍有减弱,而去库存政策逐渐退出可能对成交影响较大,商品房成交增速将继续下滑,同比增速或回落至-10%~-5%。商品房销售和开发投资之间的“链条逻辑”不变,成交降速和资金收紧依然会对后续开发形成制约,而新开工和土地成交增速不低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缓步下行,或还能实现5%以内的正增长。

  CPI略有上升,PPI高位回调,通胀温和有助于经济稳健运行。未来经济增长总体上平稳,国内需求难以大幅上升;随着去杠杆、防风险和监管政策趋紧,市场利率小幅上行,流动性不会大幅释放,2018年难以出现较大的通胀压力。2017年初以来,食品价格持续为负,2018年可能恢复性上升。在国内投资需求趋弱的情况下,2018年工业产品价格上涨步伐将会放缓,PPI难以重拾大幅攀升之势。前期价格上涨较大的上游产业价格可能出现回调,价格涨势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从上游向中下游传导。去产能持续推进和环保限产力度加大则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预计2018年CPI上涨2%左右,高于2017年;PPI平均涨幅约3.5%左右,明显低于2017年。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逐渐收窄,物价水平相对较为温和。

  2018年中国经济将平稳运行,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高于年度增长目标。经济总量及增速难起波澜,但质量提升步伐将加快。经济动能结构转变,消费持续超过投资;第三产业增速持续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增长存在新的机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产业内结构升级和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效率和质量提升效应;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给创新型和技术领先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存在三个潜在风险。2018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仍可能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和货币汇率带来冲击。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美国减税政策可能打破中美两国企业竞争力平衡,并给中长期跨境资本流动带来压力。

  货币信贷增速放缓 资本流入汇率稳定

  《金融时报》记者:那么,货币信贷增速还将保持去年的态势吗?

  连平:2018年信贷增速小幅下滑,社融结构进入调整期。2018年,信贷增速将稳中缓降,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地方债务置换提速对企业贷款的下沉效应都可能是影响信贷增速的重要因素。而在市场利率的上升和监管趋严进程中所出现的表外融资向表内转移,则促使部分表外融资需求转向信贷需求,使得短期信贷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居高难下。美国加息等外部因素和国内因素对利率产生的双重影响可能推迟利率“见顶”,进而影响社融中直接融资占比的提高。全年社融增速与信贷增速缺口可能收窄。综上预计2018年信贷增速在12.5%左右,全年信贷增量约为15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约为19.5万亿元。

  2017年M2增速回落体现了去杠杆效果,市场流动性时点性偏紧仍是常态。M2增速在2018年受信贷在信用创造中作用再度增强影响较大。金融去杠杆以来,金融机构证券投资渠道的信用创造功能受到抑制。在债券市场利率“见顶”之前,金融机构配置债券的意愿不强,该渠道的信用创造功能始终难以明显增强。这也是一段时期以来M2持续回落的重要原因。2018年由于“脱虚向实”效果的体现,社融和信贷增速的平稳,M2进一步持续下行的可能性不大。在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的态势下,2018年市场流动性很可能仍会保持总体适度、时点偏紧的常态。

  《金融时报》记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连平:2018年资本流动可能保持净流入,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波幅相对收敛。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稳中略缓,特朗普减税、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等可能从短、中、长期三个层面对中国资本流动构成压力。而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微观审慎管理仍将持续,资本市场及债券市场的开放,有望带来新增千亿元级的资本流入。全球贸易投资回暖总体上有助于中国的资本流入。预计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可能达到1400亿美元左右。其中,直接投资顺差可能收窄,其他投资波动不大,仍可能保持顺差。外汇占款或将由前两年的大幅减少转为小幅增长。特朗普税改及美联储缩表加息可能使中美利差小幅收窄,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压力。但中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则有助于市场预期分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依然是2018年的政策目标。人民币大幅升值和贬值均缺乏基础。2018年人民币汇率将较为稳定,全年可能在[6.3,6.7]区间波动,波幅可能小于2017年。

  宏观政策展望与建议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2018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调控,您还有哪些预判与建议?

  连平: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从经济运行总体状况来看,完成“十三五”年均增速6.5%以上的难度不大,未来不会显著加大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力度。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需要财政政策维持扩张态势。预计2018年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强民生领域保障,推进减税降费和财税体制改革。预计2018年财政赤字额度大致与2017年相当,财政赤字率可能略有下降。未来有必要加强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结构性减税降费力度,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更好地支持结构转型和消费增长关键领域,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宏观审慎政策将兼顾市场流动性水平适度。未来央行在双支柱框架下推进金融去杠杆会兼顾宏观流动性水平保持整体适度。2018年M2调控目标将主要参考2017年的实际增速。2018年M2目标可能会低于2016年底水平,但高于2017年底水平。鉴于金融去杠杆促进“脱虚向实”方向十分明确,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上行压力仍在,贷款利率上升已经影响到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尽管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可能继续出现微幅的负利率状态,货币当局在加息问题上仍会较为谨慎。由于当前公开市场结构性工具较为丰富,准备金政策已经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和应急性安排,准备金率在未来调整的必要性下降。货币政策应具备从实际需要出发的灵活性,避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三者同方向运用可能形成的叠加效应,真正扮演好“中性角色”。多措并举避免贷款利率上升过快,推动融资成本过度上升。关注资管新规下银行业务调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综合灵活运用现有流动性管理工具,进一步拓宽流动性管理工具适用范围。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基调保持不变,“租购并举”将是2018年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设重心。未来一个时期房地产政策的走向与目标将高度体现十九大报告精神。将坚持“房住不炒”核心定位不动摇写进十九大报告,彰显了中央让房屋回归居住本质、打击投资投机炒作的决心空前坚定,2018年“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位一体的全面严控局面将延续,针对土拍、融资、中介、个贷等各环节的违规现象将展开更为严厉的排查和整顿。在人口流入压力较大的城市,应在增加住房租赁供地的同时,把握好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防止形成“变相挤占”诱发地价和房价上涨的局面。地方住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互联网及信息服务公司的政企合作,搭建住房租赁的官方交易和服务平台,为房源供给和交易监督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liangyan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