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席观点CURRENT AFFAIRS
首席观点 / 正文
田晓林:中国金控行业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

  策划人手记: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混业经营的逐步发展,实践中我国已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控股集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金控公司的一些乱象问题突出,同时庞大的体量和规模也使其日益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必须加强监管。围绕这一热点问题,本期《理论周刊》邀请了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高级总监田晓林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经营状况、现实问题以及未来走向。

  田晓林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高级总监,经济学博士、博士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研究奖项。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金融企业管理和产业投资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金融市场发展与投资机会》和《金融控股集团的经营管理之道》。

  金融控股集团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现象,监管部门和企业界都比较重视。监管部门主要关注合规管理和金融风险控制,企业界则主要关注行业总体变化和经验借鉴。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高级总监田晓林博士的研究团队近年来重点关注中国金控行业发展总体情况,并对典型企业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分析。日前,他接受《理论周刊》专访,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判断与思考。

  十大金控集团的经营分析

  《金融时报》记者:你们团队研究的重点是十大金控集团,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些什么考虑?

  田晓林: 按照我们前期研究的定义,同一实际控制人持有两家以上金融子行业机构,并有同向战略目标经营行为的企业集团,可以认为具备金控集团属性。今年十大金控集团或者类金控集团的样本选的全部是上市公司,主要是数据可获得性强;也综合考虑了这些企业在行业内规模体量、发展思路、业务结构、是否有相对独特的竞争优势、运营绩效和风险管理能力等,研究的着眼点是分析其经营绩效和潜力。从企业资源和背景看,包括金融企业背景的一家、民营背景的两家、地方国企背景的两家、央企背景的三家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背景的两家,所选的机构代表性比较全面。

  研究的资料依据主要是这些公司公开披露的报告,以年报为主,十几家公司的资料加起来估计有4000多页。从市场的角度看,每年5月初上市公司年报集中披露期,年报反映的是上年度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绩效,所以我们重点关注和评价的是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重大经营活动事项的进展和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战略管理思路。十大金控集团的对标机构选的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刚刚开过的股东大会吸引了全球投资界的关注。我们希望中国的金控企业也出现在全球金融界引以为傲的“常青树”。

  《金融时报》记者:与以往相比,这些企业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田晓林:2017年中国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多数金融集团带来了显著影响。十大公司适应市场变化,整体经营效益良好,这些企业的资源丰富,经营策略各有特色,在市场上经营多年,经验和优势比较鲜明,不少灵活积极的经营理念可圈可点。

  一是经营效益普遍较好。2017年十大金控集团营收和利润表现较好,营收和净利润多数取得两位数增长,营收最高的是浙江东方68%,其次是渤海金控48%;净利润最高的是五矿资本59%,其次是中国平安38%。ROE方面最高的分别是中国平安20.7%、中国华融18.1%、中国信达14%,三家机构的ROE都高于中国银行业2017年的平均ROE水平。这些经营成效的取得对于金控企业是不容易的。

  二是市场导向的经营策略积极进取,创新发展动力较足。例如越秀金控虽然在金控集团行业体量相对较小,但是经营理念开放、风格积极。2017年证券业周期性低迷,加大了租赁业务的拓展,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开业为未来发展新业务创造了条件。公司市场化机制推进积极,在控股公司层面开展了核心人员持股计划,试点经营性子公司的激励机制,市场化引进金融高端人才。又如作为央企背景的中航资本,2017年公司加快了发展速度。首先是推行了高管和骨干员工的持股计划,且在启动集团层面引进战投,在央企市场化改革中力度较大,成果难得。其次是加大了租赁业务。租赁业务的客户分类主要包括飞机、船舶、工业设备和基础建设。租赁业务与公司控股股东中航集团的主业粘合度高,产融结合的优势明显。第三是年度报告的前瞻性描述中,提出了加快全牌照金融业务布局。努力在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寿险、消费金融、应收账款保理、境外飞机租赁等金融业务领域实现新的布局。对于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发展思路比较清晰。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如核心员工持股、引进战投、经营合伙人计划等制度性创新尤其重要,也是不少企业的“痛点”,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金融企业吸收借鉴。

  三是各家公司的资源特色比较明显,竞争优势突出。十大金控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领域里大部分具有巩固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我们大致概括,有的是“地方区域市场型”,即从深耕当地市场起步,逐渐向全国市场拓展。有的是“资源流量型”,即依靠服务股东、服务行业优势,伴随实体产业成长。有的是“总量扩张型”,即对下属经营性子公司开展引进战投、优化机制等工作,通过补充资本优化管理发展壮大已有业务。有的是“保险旗舰型”,即从优势业务起步,结构布局呈现“一托多”、“同心圆扩散”结构,内部加强协调和统一资源平台利用,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即便是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背景的金控集团,有相似的业务模式,但在经营风格和风险偏好上,也是有明显差异。

  四是从全市场容量和潜力上看,我国金控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合作机会大于正面竞争,即使有竞争也远未达到短兵相接阶段,大部分的金控集团尚有很多空间和发展机遇。从全球产业发展和国家之间的竞争规律看,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集中度提高和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不可避免。从抵御金融风险看,产融结合的大企业和多元金融集团在经济剧烈波动中,能协助政府发挥稳定市场、稳定社会预期的作用。随着野蛮生长的“鲶鱼”经营行为的清理整顿,只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的能力,未来金控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金控行业发展的借鉴与建议

  《金融时报》记者:从监管层面来看,对金控集团的关注主要应集中在哪些方面?

  田晓林:去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以来召开的一系列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对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导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经营目标。2018年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从企业性质和业务特征看,金控集团与金融子行业的金融机构并无本质不同,属于具备金融业务特征的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只是在集团内部降低了市场搜寻和信任成本。因此,监管部门对金控集团主要关注点可能包括:出资的资金来源、全口径的风险资本和各子公司满足各自金融监管的风险资本计量、公司治理架构、内部业务防火墙和子公司经营独立性评估、风险隔离等问题,预计监管相关办法也会包括上述问题的具体内容。从近期监管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看,金控集团将采取审慎经营的监管导向;同时考虑到市场承受力,也有可能设立适当的过渡期。总的指导精神是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宏观改革发展治理的部署和要求,促使金融集团规范稳定经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需要。

  信息披露依然是市场关注的问题。上市公司或者重要大型企业向投资者或市场披露经营成果,信息质量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大体了解到公司管理层对于经营环境、市场机会、公司资源、优势劣势、经营团队能力等,以及对自身业务的认识。信息披露质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企业的管理素质,简洁、清晰、透明的信息披露,也有利于投资者很快把握公司经营重点,提高公众股东与企业的沟通效率,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公众股东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成长。

  从十大金控集团披露的报告看,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比较全面,能够满足投资者或市场的基本需求。有的有致股东的信,有的核心信息提炼较好,有的披露格式结构较好,先披露子公司或业务板块的情况,再披露合并的财务信息,易于投资者快速寻找重点;但也有的对子公司相关数据未进行合并抵消计算,有的对重要合营公司经营数据重要变动未作解释等,信息披露一致性和友好性可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以及投资资产的运营在金融集团业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金融集团(类)的信息披露格式可进一步改进。通常而言,投资者或市场最关心的是公司的组织结构、资产分布及其运营情况、潜在风险等,为此,我们设计了大概七个表格(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图、子公司情况、参股企业情况、投资资产情况、担保和债权债务情况、当年新增和退出投资情况等),建议监管部门和相关上市公司进一步探讨,完善信息披露的要素和格式。即便是非上市公司的金控集团,信息披露可能也是未来满足监管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融时报》记者:从企业层面来看,应如何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田晓林: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全球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发生转换,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环境和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对金控集团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世界500强榜单的平均寿命已经从20世纪20年代的67年下降到2015年的12年。金控集团大部分业务属于金融行业,经营面广、业务多样、客户群通常比较大,更加需要在变动的经营环境中居安思危,遵循市场规律和监管政策,既积极进取,又合规经营。应当坚持和遵循回归本源、服务社会、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

  一是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重大战略选择对于一个企业组织十分重要。金控集团必须对经济周期运行和重大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保持密切关注,提升战略管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水准。深入掌握产业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过剩和短缺总体情况,准确把握市场运行和商业趋势,获得良好经营绩效。金控集团应服务和支持国家产业转型,在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等业务布局方面,做积极探索。

  二是回归产品和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金融企业通过支持实体产业,弥补社会对不平衡不充分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引导更多资源配置到产业短板上。金控集团必须始终立足于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严格遵循国家金融政策和监管政策,完善内部业务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减少盲目投资决策、盲目加杠杆情况。通过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技术改善和发展零售小微金融,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是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金控集团作为社会的重要一员,应紧密围绕社会发展主线,在精准扶贫、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和社会友好等领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价值观,实现企业、客户、员工和社会等的共赢。

  四是重视零售业务。从金融企业的行业特征看,零售是企业负债端的重要来源,是金融企业的稳定器和压舱石。零售业务属于服务型业务,交易频繁、一般单品毛利低、客户分散;但也有客户稳定性好、资金价格低、客户接触面广市场信息反应快,容易进行负债管理等优点。从十大金控集团的实践经验看,零售业务强的企业业务稳定性好,发展后劲足;过多依赖资产管理的公司业绩波动较大。随着市场变化(如人口和消费结构、客户分散化碎片化小微化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零售业务更多依赖于网络化、智能化,提高金融科技在金融集团业务中的应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梁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