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生活时尚CURRENT AFFAIRS
生活时尚 / 正文
母亲的端午节

  母亲离开我们六年了。又是一年端午近,儿时端午节的情景总是浮现在眼前。

  母亲生了六个孩子,但有四个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这是母亲心里永远的痛。因此,母亲对我兄弟俩格外疼爱。一年所有节日中,母亲端午节最忙。

  儿时,除了过年,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也是端午节。端午节不仅可以吃粽子,也可以下水游泳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夏天,南方农村的男孩子就在河里或山塘洗澡,四五岁就学会了游泳,而且整个夏天都泡在水里。四五月份稍微热一点的日子,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下水,这时母亲总是追到塘边催我们上岸:“还没吃端午粽子,小心落水鬼。”于是,在我年幼的心中,端午节是游泳的时间节点。而一到端午前夕,母亲就会为孩子们的安全张罗开。

  家里穷,没钱买糯米,为了让我兄弟俩吃到粽子,母亲会用黏米或高粱换一点糯米,再掺上三倍的黏米,用石灰水泡一泡,用新采下山的笠叶包得精精致致的,端午节头一天煮给我们吃。

  母亲不识字,她从祖辈代代相传中得知五月初五是毒日,是避毒、避鬼、防病的日子,她非常严格地遵循这个节日的传统仪式。在她看来,做好了端午节这天的功课,就可以百毒不侵、百病不染、甚至一切妖魔鬼怪都不近身,就能安安全全过好这个夏天。

  端午节清早,母亲会到野外扯来金银花、香薷、路边荆等中草药,熬一大锅汤,家里每人喝一碗,晚上再用这个汤兑水给我们兄弟俩洗澡,她说洗了这澡包治百病。

  那时候乡下蛇多,母亲会在屋前屋后种上凤仙花和七月黄姜等防蛇植物。端午节那天,她会用竹叶蘸着泡了大蒜的雄黄酒绕着房子洒一圈,“洒了雄黄酒连白蛇精都不敢来”——这应该是她从《白蛇传》中得来的知识。吃午饭时,大人喝一小盏雄黄酒,小孩子不喝酒,就抹一点到手臂上,再用酒拌一点雄黄粉在我们兄弟俩额头上点一颗雄黄印,母亲说这样就不怕夏天的蚊虫了。

  防毒防病的工作做了,母亲说,端午节最重要的工作是防鬼,特别是“落水鬼”。在南方,小孩夏天里最主要的意外伤害是溺水。在我们乡里也时有发生,母亲也最担心这点。母亲这一代人总认为,小孩溺水是被“落水鬼”抓走了。传说端午节是“落水鬼”进屋的日子,所以母亲格外提防,想方设法要把“落水鬼”挡在门外。她通常会在节前偷偷地请算命先生给我们兄弟俩轮八字,问我们带不带“水煞”,招不招“落水鬼”,犯不犯“凶神”。

  记得弟弟六岁那年,算命先生说弟弟带“水煞”,她紧张得不得了,急忙跑回娘家请道士画了几张符,滴上雄鸡血,在端午节前一天贴在每张房门门柱上。家里的大门尤其重要,母亲会提前两天在门楣挂上艾草、菖蒲和葛藤等避邪植物。她还会在门框上挂一块旧鱼网,“有了它,落水鬼就进不了屋”,母亲很有把握地说。那几天,我家大门装饰得像个山洞。

  过完端午,母亲会摘下这块旧鱼网收好,像珍藏一件秘密武器,来年端午再拿出来挂上。这样年复一年,一直挂到我们兄弟俩成年。

  那些年,总有一些小朋友笑我家搞迷信,让我觉得丢人现眼,我也为母亲这些愚昧做法羞愧。

  后来,在城里参加工作了,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倒是慢慢地怀念起儿时的端午节来,更怀念母亲那透着笠叶香味的石灰水黏米粽子。

  再后来,我做了父亲,才慢慢理解了母亲当年的行为。在母亲有限的认知里,孩子是她节日文化的全部。她沿用传统做法,只是一种美好祈愿,这是最古朴、最纯洁的母爱,无关迷信。

  今年端午,我还会在门楣插上艾条和菖蒲,在母亲遗像前燃上香烛,供上粽子,以我们民族最传统方式缅怀母亲。

责任编辑:韩昊